2025-04-20 05:05:03
pSznSpZiGTMhDbJz
#来点儿干货#
侍墨分享的摄影技巧,手机和相机都能用到。
所以,你还等什么呢——
一场大雪,把我们拉进了冬天的世界。冬天虽然寒冷,却也十分美丽。植物们进入到了新的季节,户外的景色也拉开了冬季的帷幕。
寒冷的天气,晶莹的冰雪,银装素裹的装扮……就像一幅徐徐打开的画卷。
图1
有人会问:冬天这么冷,如果不下雪,还有什么可拍的?
其实冬天好看的美景很多。只要细心一些,就不难发现冬日的“另一番味道”。
本期摄影点评,侍墨就跟您分享,冬日美景的摄影口诀——
1、清晨傍晚拍照,冷暖反差精彩。
2、冰雪覆盖花叶,色彩搭配显眼。
3、构图简洁干净,枯枝败叶留白。
4、倒影虚实对应,冰面磨砂朦胧。
5、下雪白加黑减,傲雪凌霜雾凇。
冬日的美景,是安静的,也是萧瑟的。需要我们认真发现,仔细欣赏。带上侍墨原创的摄影口诀,去拍照吧!
图2
先提个问题——图1和图2这两张照片,你知道哪一张是日出,哪一张是日落吗?
冬天的阳光,是一年四季中最“绵软”的。尤其是,在清晨和傍晚,这两个光线比较柔和的时间段。
冬天的温度比较低。夜间水汽凝结成冰,清晨的空气就相对比较干净。天空会更清澈,呈现出偏冷的青蓝色。日出的阳光也会偏黄一些,整体的色温偏冷。
日落时分,因为太阳晒了一天,空气中的水分相对比较多。光线就会呈现出桔红色的暖色调。阳光的照射角度很低,景物的背光面会留下狭长的阴影。
选择在这两个时间段拍照,天空的蓝色和阳光的橘黄色很容易形成冷暖对比。
景物的影子又很长,明暗对比明显。无论是拍摄人像,还是风光,画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力。
图3
除了利用清晨和傍晚的光线形成冷暖对比,我们还可以利用雪地上的光影拍摄冷暖对比。
比如华灯初上时,雪地是清冷的,但是灯光是温暖的。
雪地上点着灯的小房子,也可以形成冷暖对比,让人觉得很温馨。
图4
冬天最明显的特征,就是冷。
很多城市的平均气温都会在零度以下,尤其是北方,冰碴儿随处可见。
冬天虽然很冷,但是,很多植物还是不屈不挠的。比如盛开在冬天的蜡梅和梅花;还有坚持在枝头的一些,倔强的叶子。
当气温降低,外面都冻上了……这些倔强的小花小草上面,也会凝结一层冰霜。
这些被冰雪包裹着的花朵和叶子,别有一番风味。
我们拍摄时,要注意色彩搭配。
图5天博TB SPORTS
白色的冰雪,搭配色彩鲜艳的花朵和叶子,照片才足够显眼。
如果有光影效果加持,那就更好了。
阳光可以照亮叶片和花朵,让照片更有质感。
图6
在北方清冷的冬天,树上的叶子都掉得差不多了。剩下的也是枯枝败叶,都不咋精神。
树上没叶子,或者叶子极少……怎么拍照片?
我们可以用大面积留白,模仿中国画的水墨味道拍照。
树上剩下的树枝,就是线条。
有叶子也没几片了,当个点缀正好。
摄影背景干净,构图力求简洁。树枝寥寥几笔,就拍线条流畅。
图7
冬天,用树枝当成前景拍摄建筑也可以。
反正叶子也不算多……构图注意留白,就能拍出水墨的味道。
图8
日常拍照,如果遇到有大面积水域的地方,我们也可以利用那一片水,拍摄倒影。
清澈的倒影和岸边的风景上下对应,就好像平行世界一样,相映成趣。
但是,如果我们把拍照的时间选的冬天……水面会结冰。
如果地上有一滩水……冻上了。就会呈现出磨砂玻璃的效果。
河面、湖面,池塘的水面……都差不多。因为水里有杂质,所以冻上之后就是“浑浊”的冰。水里的杂质越多,冻起来的冰就越浑浊。看上去就如同磨砂玻璃一样。
如果,我们找到合适的拍照角度,就能从结冰的水面上,拍摄到朦胧的倒影。
图9
这个“磨砂玻璃”的冰面,反射出的倒影虚虚晃晃的,看上去挺有意思。
天气越冷,水面冻得就越瓷实。倒影的磨砂效果就越明显。
挺魔幻的。
图10
冬天,虽然不会经常下雪,但是只有冬天会下雪。
遇到下雪天,我们肯定是要出去玩雪、拍照的。
如果是拍摄大面积的雪景照片,我们就需要“白加黑减”,来保证雪景不会发灰发暗。
因为大面积的雪地会反光。雪地的反光会导致相机和手机测光不准,让测光系统误以为照片过曝了……相机和手机会自动降低曝光。
于是,我们用自动测光拍出来的雪景照片,就是灰暗的,一点都不白。
所以,我们要手动调整曝光补偿。白加黑减——拍雪景,加曝光。
图11
如果雪下得挺大,外面再冷一些,树枝上就会有“树挂”……也就是雾凇了。
遇到雾凇,无论是凑近拍细节,还是距离远一点,拍风景,都会有不错的效果。
图12
如果是单纯地拍摄树枝上挂着的雾凇,就要凑近,或者用长焦拍摄;
如果是拍摄一棵树上挂满了雪的效果,最好用广角,可以收纳更多。
图13
提高拍照质量,通俗易懂学摄影,就来关注柳侍墨吧!
关注柳侍墨,一定有收获!
关注柳侍墨,摄影有干货!
知识分享,为你解惑!